民主与法制时报/2021 年/11 月/23 日/第 002 版
专题
坚持理论创新,扎实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研究和“三进”工作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马怀德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全面总结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从十三个方面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 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概括为“十个坚持”,其中 第三个就是坚持理论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新时代最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 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党运 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全面依法治国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根本性 变革,正是因为有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正确指导。
作为法学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做好习 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接班人。
一是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工作。发挥高校人才密集学科齐全等优势,创新体制机制,借 助中国法学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等平台,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阐释工作,注重习近 平法治思想的学科化总结、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催生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的精品力作,繁 荣法学研究。
二是大力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进教材”是基本要求,要在用好马工程重点 教材《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基础上,编好、选好其他辅助教材,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融入到 专业教材中;“进课堂”是关键环节,要丰富教学形式,通过专业实践课、研讨课、案例课、现 场课教学活动,增加课程互动性、启发性,不断创新探索,积累经验,提升教学质量,最终实现“进头脑”这一根本目的。
三是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针 对法学学科体系不够健全、结构不合理、新兴学科、学科交叉融合不够、学科知识含量有待扩充 等问题,加快构建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